水酒何以為聖賢

三國魏始建時,曹操嚴格控酒,大家私底下偷著喝酒,諱言酒字,就拿“聖賢”做為“水酒”的暗語。

《三國志·魏書·徐邈傳》載:“魏國始建,(邈)為尚書郎。時科控酒,而邈私飲對於沈(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明太祖,明太祖甚怒。度遼大將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賢,濁者為聖賢,邈性修慎,偶醉耳。’竟坐著免刑。”

很多年後,魏文帝曹丕見到徐邈,還特意詢問他“頗sake course複中聖人否?”邈對曰:“昔子反斃於榖陽,禦叔罰於喝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懲,時複之。然宿瘤以醜見傳,而臣以醉眼界。”帝哈哈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立。”遷邈為撫軍大將軍謀士。徐邈曾曆事四世,位至三公,憂國忘私,不營產業鏈,身沒過後,家無餘財,陳壽稱謂之“國以賢君,時之彥士”。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北宋京城打開的酒樓

這樣一位名標青史的“清節之人”,竟然有犯禁喝酒一案,而且又可心存僥幸免罰,出人意表。他和肅宗的一番會話,極具名流風范,這一點在清談流行的魏晉時期的,也是非常令人羨慕的。正是如此,徐邈“中聖人”這樣的說法廣為流傳較廣。先秦之後,“聖”或“中聖人”變成詩詞作品中飲酒、喝醉的習用暗語。針對“中聖人”這一曆史典故的注釋,專家學者一般追朔至三國時期的徐邈,但對“水酒”何以為“聖賢”則沒有多少人細究。

明袁宏道《觚政·八之祭》:“凡飲必祭所始,禮也。今祀宣父曰酒聖。夫無限不如亂,觴之祖也,是為了飲宗。”他認為,孔子被譽為酒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Marni Kids Hong Kong酒勁出眾,二是自我約束能力強。袁宏道說法是有依據的,《論語·鄉黨》說孔子“唯酒無限,不如亂”。可是卻“唯酒無限”來說,孔子還是挺愛喝酒的,並且酒勁出眾,先秦時代甚至出現“孔子百觚”的民間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