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月經期異常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前兆

異常出血或宮頸癌症狀

非月經期異常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前兆。在專欄中,婦產科醫生談到定期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特別是對於曾經陰道異常出血的女性,應該進行檢查,以診斷出血原因。婦科檢查醫院如果在子宮頸中發現異常細胞,則需要進行宮頸環形電切術,以防止疾病惡化。

年輕媽媽因寶寶開始上學,最近重投職場,於酒店禮賓部任職。不過近數月開始發現在非經期時會流血,起初以為工作壓力導致荷爾蒙失調所致。可是一個朋友進行提醒她,陰道不正常導致出血有機會由子宮頸癌等婦科重症患者引起,建議她接受詳細婦科檢查。

咨詢期間發現,她在20歲時意外懷孕,從未做過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接種過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婦科醫生介紹醫生建議她做一個盆腔超聲和宮頸細胞學檢查來診斷出血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建議有過性經曆的25歲以上女性定期接受宮頸細胞學檢查(又稱巴氏塗片檢查),有助於發現宮頸炎症和宮頸上皮內病變,盡早篩查宮頸癌等病變。事實上,約70%的宮頸癌病例是由HPV16和HPV18引起的。由於免疫系統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宮頸繼續被病毒感染,細胞出現異常,即宮頸上皮內病變(CIN)。

醫生發現子宮頸有異常細胞。治療前需要陰道鏡或活檢來診斷 CIN 的嚴重程度。宮頸病變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加上病變的速度因人而異,如果能早期發現病人,治愈率不低。根據檢查結果,宮頸病變為二級(CIN2) ,約占宮頸上皮細胞厚度的三分之二出現變異。

後來,她接受了常用的治療方法——宮頸環形電切術。患者僅需要局部麻醉,並通過使用電流導線移除子宮頸的異常部分。婦科醫生價錢幸運的是,早期治療可以防止病情惡化為三級病變,否則病變發展為宮頸癌的風險高,治愈率降低。

此外,醫生提醒她術後仍要進行定期可以接受檢查,確保病情沒復發。子宮頸癌是少數可預防的癌症,目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及企業避免出現不安全性行為,均可通過有效預防感染HPV病毒,減低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變風險;惟仍不可完全忽略學生定期組織接受教育全面婦科檢查的重要性。